蒙多尼萨国行政区划

来自图琴维基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蒙多尼萨国在不同时期实施的是不完全相同但是具有继承关系的行政区划。

蒙多尼萨王国时期

以笃姬克革命为限,蒙多尼萨王国的行政区划可以分成以下两个阶段。

笃姬克革命之前

蒙多尼萨王国在笃姬克革命之前,直接继承了蒙多尼萨帝国在蒙多尼萨大陆本土地区的行政区划。这一套行政区划自上到下一共有四级,他们分别是州级——市级——县级——镇级。这一套行政区划在笃姬克革命之前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相比于格罗佐兹利尔的多中心发展趋势而言,蒙多尼萨自万卡利亚王国时代开始,全国只有一个中心,即万卡亚和其周边地区,因此蒙多尼萨在革命之前并没有像格洲那样,设立一个介于成员国和州级单位之间的“派出机构”。

笃姬克革命之后

在笃姬克革命成功之后,蒙多尼萨王国也仿效格洲王国的苏勒尔管区制度,将全国分成了两个“戈弗尼[1]区”,分别以万卡亚和福林雅格为核心。和格洲一样,“戈弗尼区”在设立大约20年后被正式撤销。

进入21图纪末期后,在蒙多尼萨帕珊地区,由于扩兰兹门契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帕珊地区的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使得帕珊地区逐步出现了堪比万卡亚城市群的超大城市群;另一方面,由于蒙多尼萨西北地区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在蒙多尼萨王国“西北大发展”的战略之下,位于蒙多尼萨西北的大诺科瓦斯地区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使得蒙多尼萨开始出现了多中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图三战之后的图琴标准纪元2140年,蒙多尼萨王国开始效仿格洲的大区制度,在州级行政单位之上设立了“大区”一级行政区划,将蒙多尼萨王国划分成了四个大区。至此,蒙多尼萨王国成为笃姬克本土五国中第二个实施大区制的成员国。

在进行多次的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在大扩张世代之前,蒙多尼萨已经有了四个大区、14个州级行政区划(含3个极北边州和一个特别市)以及一百多个市级行政区划。

下表展示的是蒙多尼萨王国在大扩张世代之前最终确定下来的、州级以及之上的行政区划。

大扩张世代之前的蒙多尼萨省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编号图。
地图编号 省级单位名称 蒙多尼萨语名称拉丁转写 笃姬克语名称拉丁转写 省会 所属大区名称 所属大区蒙多尼萨语名称拉丁转写 所属大区笃姬克语名称拉丁转写
1 万卡亚 Vankaya Vankaya - 阿律卡萨 Alükasa Alükasa
2 哈勒诺瓦 Halenova Halenova 多辛
3 伊洛西斯 Irrosis Irrosis 哈察
4 弗尼森 Vonisen Vonisen 那查亚
5 夏特隆那 Shatrona Shatrona 科策
6 希提莱萨 Hitiresa Hitiresa 福林雅格 帕珊-下阿律卡萨 Pashan-Sela Alükasa Pashan-Alükasa Shevo
7 北帕珊 Hega Pashan Pashan Kati 莫琴林卡
8 布利萨玛 Brisama Brisama 耶顿萨
9 下帕珊 Ninosia Pashan Shevo 弗里藏特
10 珀齐亚斯 Pokias Pokias 佩博 赫多姆萨 Hedomsa Hedomsa
11 诺科瓦斯 Nokevas Nokevas 斯罗格洛
12 沃罗森 Voromsen Voromsen 沃洛尔 乌卢瓦亚 Uluvaya Uluvaya
13 索切纳 Sochena Sochena 瓦伦萨
14 沧岛 Nisla ik'Tsang Tabnil Zangav 沧岛

注:

  • 表中位于黄色格子里的城市是他们所属的大区的首府。
  • 诺克瓦斯维赫多姆萨大区下述的极北边州
  • 沧岛(州级)和索切纳为赫多姆萨-乌卢瓦亚下属的“边州”。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扩张世代前夕,蒙多尼萨已经开始建设境内的第一个穹顶区,即以万卡亚为核心的阿律卡萨穹顶区。

蒙多尼萨人民共和国时期

在大扩张世代之后,随着笃姬克的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蒙多尼萨的各城市区开始连片、蒙多尼萨的穹顶区建设之后,蒙多尼萨开始进一步的虚设或者撤销、合并下级行政区划,县级、市级和州级行政区划先后被虚设或者撤销。

  1. “戈弗尼”(蒙多尼萨语拉丁转写:Govni)在蒙多尼萨语的意思是“(地方)最高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