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森-斯特克塔尔银河编号系统
特里森-斯特克塔尔银河编号系统(泛图琴狄比利亚语拉丁转写:Terrison-Stektal Mineriag Kasta;沃特语:),简称“特-斯编号系统”,是大扩张世代前期以后在银河系范围内通用的银河天体编号系统之一。该系统由塔洛温天文计算科学家温德里克·艾洛·斯特克塔尔提出,并由沃特美国裔天文测绘学家亚历山大·特里森进一步完善,故而该系统也以两人的姓命名。
背景历史
进入大扩张世代之后,随着图琴和地球文明在银河系的扩张,越来越多的星球开始纳入图琴和地球诸国的统领范围内,故而以超空间科技为核心的超光速航行技术成为这一时期图琴-地球人最主要的星际航行方式。超空间科技,以及在大扩张世代后期出现并成熟的亚空间科技,均需要一个能在银河系范围内通用的精确到行星系范围内的导航系统来指导航行。
在大扩张世代初期,所有的星际导航均依赖在大扩张世代之前所制定的银河标准坐标系统,该系统为当时图琴-地球诸国所掌控的诸天体指定了坐标。由于银河系诸天体均在不断运动,因此该坐标系统每隔数十年均需修订一次。从2090年银河标准坐标系统制定,到图琴标准纪元2430年,该坐标系统已经前后修订了20次。每一次坐标系统的修订,(?),这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待补充)。
图琴标准纪元2420年,塔洛温天文计算科学家温德里克·艾洛·斯特克塔尔为了解决(待补充)问题,提出了知名的“散列表解决方案”。在该解决方案中,存在一个将银河系中每个天体和这些天体的银河坐标系统进行一一对应的“散列表”,该散列表为每一个银河系天体分配一个随机数(称为“索引”),然后每一个索引对应一个银河坐标系统内的坐标。在该方案中,(待补充)
2430年,在?上,这个银河编号系统获得一致通过,并将其定名为“特里森-斯特克塔尔银河编号系统”。(待补充)
编号系统内容
背景名词
特-斯编号系统采用了以下对于天体(系统)的定义:
- 恒星:由引力凝聚在一起、并且能自发进行核聚变反应的球形天体。
- 致密星:由引力凝聚在一起、无法自发进行核聚变反应、由简并态物质组成的球形天体。
- 星际行星:由引力凝聚在一起、无法自发进行核聚变反应、不由简并态物质组成、并且不受任何恒星或致密星引力场束缚作用的球形天体。
- 行星系:以恒星、星际行星或者致密星为核心[1]、所有受到该核心引力束缚的天体的总和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对于亚行星系天体(不包含核心天体),特-斯编号系统则引用了以下定义:
- 卫星系统:在行星系内,由并非来自行星系核心天体的引力作用束缚在一起、环绕某公共质心旋转的一系列亚行星系天体组成的系统。
- 卫星系统中心天体:卫星系统中质量最大的天体。
- 行星:由引力凝聚在一起、无法自发进行核聚变反应、最小直径大于400万法兰、围绕行星系核心天体公转、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卫星系统中心天体。
- 矮行星:由引力凝聚在一起、无法自发进行核聚变反应、最小直径小于400万法兰、围绕行星系核心天体公转、达到流体静力平衡天体的卫星系统中心天体。
- 行星系小天体:一个行星系系统内,除了核心天体、行星、矮行星之外的所有天体。
编号
根据特-斯编号系统的规定,只有行星系和行星系内的卫星系统能在该编号系统中获得编号。除此之外,还需符合以下标准:
- 至少有一个政治实体对该行星系拥有合法的主权宣称,或者通过国际条约被确立为“公有领地”。
- 对该行星系有主权宣称的政治实体(或者是对该公有领地进行管理的组织),在该行星系或是拥有永久定居点,或者拥有有常驻人口的太空站点(即对该行星系有实际管控)。
截止到银河帝国成立之时,拥有特-斯编号系统的行星系有约1000个。
符合上述条件的行星系,在不引起冲突的情况下,会被随机分配一个三位数十六进制数码,即000~FFF中的一个编码。随机产生的编码,在经过(?)委员会的认证之后,会被指定为该行星系的唯一合法编码,并正式编入特-斯编号系统中。由于三位数十六进制数字总共有4096个,因此该编码系统即使是到了银河帝国成立之后,也依然有很多空码位未被使用。
在每一个行星系内,每个行星卫星系统和矮行星卫星系统获得一个子编码。该子编码的编码方式为:
- 对于行星卫星系统而言,其子编码按照其公转周期,依次从低到高赋予编码。
- 对于矮行星卫星系统而言,其子编码除了按照公转周期从低到高赋予编码之外,在编号前还加上字母N[2]。
值得注意的是,行星系小天体卫星系统不被赋予任何编号。
特-斯编号系统列表
下表列出了一些银河系内知名天体的特-斯编号。
行星系 | 卫星系统中心天体名称 | 特-斯编号系统编号 |
---|---|---|
安塔拉尼亚星系 | 克麦拉希亚星 | 0AC-1 |
切姆星系 | 狄比利亚星 | E2F-3 |
纳日星系 | 笃姬克星 | 56A-4 |
希盖星系 | 斯坦纳星 | B22-3 |
格兰波斯克星系 | -[3] | 4AC |
太阳系 | 地球 | 1A8-3 |
火星 | 1A8-4 | |
谷神星 | 1A8-N1 | |
冥王星[4] | 1A8-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