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兰兹门契亚自治共和国:修订间差异

添加2,248字节 、​ 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44行: 第44行:
1859年1月,被认为是“扩洲之心”的赫连尼被格洲控制。不久后格洲方面在此的达霍珥要塞(今赫连尼达霍珥要塞纪念大楼)内与联络的各个主要扩洲民族解放组织进行了谈判。扩洲解放组织方面多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统一全扩洲大陆的扩洲国家的要求;而格洲则提出仿照威萨莫亚的形式,建立一个统一全扩洲大陆并隶属格洲的“卡兰扎莫萨昂王国”,并由笃姬克皇帝兼领“卡兰扎莫萨昂大卡尹”。此谈判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最终双方妥协,扩洲作为笃姬克的一部分,但是将会保留大量的自治权。这次谈判也被后世称为“[[赫连尼制宪会议]]”。4月30日,在格洲的见证下,扩洲各个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解放组织、一些扩洲地方势力在赫连尼举行并通过了《[[扩兰兹门契亚共和国宣言]]》,并宣布成立扩洲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的前身),并即日起对蒙多尼萨帝国宣战。4月30日也成为了扩洲自治日。
1859年1月,被认为是“扩洲之心”的赫连尼被格洲控制。不久后格洲方面在此的达霍珥要塞(今赫连尼达霍珥要塞纪念大楼)内与联络的各个主要扩洲民族解放组织进行了谈判。扩洲解放组织方面多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统一全扩洲大陆的扩洲国家的要求;而格洲则提出仿照威萨莫亚的形式,建立一个统一全扩洲大陆并隶属格洲的“卡兰扎莫萨昂王国”,并由笃姬克皇帝兼领“卡兰扎莫萨昂大卡尹”。此谈判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最终双方妥协,扩洲作为笃姬克的一部分,但是将会保留大量的自治权。这次谈判也被后世称为“[[赫连尼制宪会议]]”。4月30日,在格洲的见证下,扩洲各个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解放组织、一些扩洲地方势力在赫连尼举行并通过了《[[扩兰兹门契亚共和国宣言]]》,并宣布成立扩洲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的前身),并即日起对蒙多尼萨帝国宣战。4月30日也成为了扩洲自治日。


次年1月14日,蒙洲在首都[[万卡亚]]城被围攻的情况下,被迫宣布投降。之后格洲和蒙洲在万卡亚城签署了停战协定并宣告以格罗佐兹利尔为领导的联邦——大笃姬克联合帝国的诞生。2月1日,格洲皇帝加冕为蒙多尼萨皇帝,同一日,作为对之前赫连尼制宪会议的回报,扩洲共和国改名扩洲自治共和国并加入大笃姬克联合帝国,成为其第三个成员国。但是对此结果,扩洲民间仍然有较大的意见,在当时很多扩洲人认为,如果扩洲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自主,“近千年的苦难和反抗是不是都被辜负了”。为了保持地方的稳定,扩洲自治共和国一度进行了12年之久在笃姬克中央监护的指导政府时期,这一时期在后世也被称为“乌索乌期(Uswou,意为监护)”。
次年1月14日,蒙洲在首都[[万卡亚]]城被围攻的情况下,被迫宣布投降。之后格洲和蒙洲在万卡亚城签署了停战协定并宣告以格罗佐兹利尔为领导的联邦——大笃姬克联合帝国的诞生。2月1日,格洲皇帝加冕为蒙多尼萨皇帝,同一日,作为对之前赫连尼制宪会议的回报,扩洲共和国改名扩洲自治共和国并加入大笃姬克联合帝国,成为其第三个成员国。但是对此结果,扩洲民间仍然有较大的意见,在当时很多扩洲人认为,如果扩洲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自主,“近千年的苦难和反抗是不是都被辜负了”。为了保持地方的稳定,扩洲自治共和国一度进行了12年之久在笃姬克中央监护的指导政府时期,这一时期在后世也被称为“巫索乌期(Uswou,意为监护)”。


1872年,由于作为成员国的红利在初现,扩洲民间对独立的呼声也逐渐减少,笃姬克中央颁布法令结束了扩洲的监护,并在监督下由扩洲人自己决定候选人选举出新的扩洲地方政府。
1872年,由于作为成员国的红利在初现,扩洲民间对独立的呼声也逐渐减少,笃姬克中央颁布法令结束了扩洲的监护,并在监督下由扩洲人自己决定候选人选举出新的扩洲地方政府。
第89行: 第89行:
=== 政党概况 ===
=== 政党概况 ===
{{MainPage|Pagename=扩兰兹门契亚自治共和国政党列表}}
{{MainPage|Pagename=扩兰兹门契亚自治共和国政党列表}}
扩洲自治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党派多为原先的民族解放组织改组而成立。最著名的要数以自由扩洲联盟于1836年在察拉斯成立的“[[扩兰兹门契亚自由联合|扩洲自由联合]]”,该党的初衷旨在用“更现代的方式”统合当时扩洲的各个民族解放运动。尽管之后一段时间受到格洲和蒙洲的打压,该党还是在之后的“巫索乌期”在笃姬克中央的监管下吸收了更多的解放组织进行了扩大化,成为那个时期的执政党。
在第二次大选(1877年)后不久,扩洲自由联合发生分裂,分裂为偏向自由的[[扩兰兹门契亚团结党|扩洲团结党]]、温和的[[扩兰兹门契亚自由党|扩洲自由党]](基本上继承原自由联合的主体部分)和偏向保守的[[扩兰兹门契亚民众党|扩洲民众党]],在共和国的前80年基本上保持着主要三个政党占优势的局面。尽管在这一时期有新的全国或者地方民族性政党产生,但他们多在一些特定的地方议会中活跃,鲜有进入扩洲奥里斯提。
1923年,新兴的[[扩兰兹门契亚民主阵线|民主阵线]]、[[扩兰兹门契亚公正党|扩洲公正党]]跻身进入扩洲奥里斯提成为第四、五个主要政党,打破了原有的三党优势状态。1947年,扩洲发生[[1947年扩兰兹门契亚宪政危机|宪政危机]],五个政党的公信力都受到了影响,更多的政党异军突起进入奥里斯提。为了选举获胜和其他原因,扩洲的各个政党开始寻求组建政党联盟,由此扩洲进入政党联盟时代。
第一次图琴大战后,笃姬克开始出现干预政治的政治财阀,这也影响了扩洲。亚帕坦支持的扩洲整合党异军突起并于[[2002年扩兰兹门契亚大选|2002年大选]]上赢得选举,在胜选后扩洲也和笃姬克的其他一些成员国一样渐渐滑向财阀控制的一党制,政党都受到了打压。另外由于伊斯科谢诺革命的影响,扩洲也产生了一些工农运动、社会民主性质的政党如[[扩兰兹门契亚工人党|扩洲工人党]]、[[扩兰兹门契亚统一社会党|扩洲统一社会党]]等。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扩洲革命。


=== 行政区划 ===
=== 行政区划 ===
在将近180年的时间内扩洲自治共和国的省份进行过多次调整。<references />
在将近180年的时间内扩洲自治共和国的省份进行过多次调整。<references />
{{KolanzmenchianNoun}}
{{KolanzmenchianNoun}}